近日,财政部出台《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5号),自2011年11月1日起,将营业税起征点调整为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5000元-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300元-500元。为此一些网站报道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月营业额不足5000元,就免缴营业税。”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甚至错误的,没有正确理解上述政策的适用范围。纳税人在营业税起征点税收政策适用上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起征点优惠仅适用于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所称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个体工商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6号)第二条规定,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而其他个人包括中国公民和外籍个人。
一些纳税人提出,财政部令第65号明确其目的是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而这里享受起征点优惠的只能是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感觉有点“名不符实”,其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个体工商户可参照本规定进行划型,这是说,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只要符合上述小型微型企业的标准,也可划型为小型和微型企业。
其次,个人独资企业和私人合伙企业不享受起征点税收优惠。个人独资企业和私人合伙企业属于营业税纳税人中的“单位”中的“企业”范畴,虽然《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这跟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否属于“企业”的范围没有关系。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能因为不属于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的“企业”,就认为也不属于营业税纳税人中所称的“企业”范畴,而应属于个人的范畴来享受起征点的优惠,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再次,营业税营业额及起征点的具体确定。
1.达到起征点的全额纳税。《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纳税人营业额未达到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营业税起征点的,免征营业税;达到起征点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全额计算缴纳营业税。此条的规定,对达到起征点后如何计算缴纳营业税进行了明确,而一些纳税人所理解的,达到起征点征税时将营业额减除起征点计算应纳营业税无疑也是错误的。
2.营业税起征点以不同税目营业额“合计额”为依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营业税起征点,是指纳税人营业额合计达到起征点。这里的“合计额”即指纳税人当期所有营业额包括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目的营业税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营业额、转让额、销售额和同一应税项目中的不同子税目之和,而不能进行分解计量,分别认证。
最后一个问题,“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着严格的区别。
一些纳税人在对营业税起征点的政策适用上与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政策适用存在概念上的不清认识,所谓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而免征额又称“费用扣除标准”,则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如《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这里的“3500元/月”应称作“减除费用标准”,而不是“起征点”,此外《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还规定了,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及个人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等,均可在税前扣除,这里的扣除属于法定扣除项目,不属于免征额。起征点与免征额其相同之处在于当征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不同之处在于当征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因而,起征点与免征额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友邦的承诺
通过友邦所领取的证书、文件,我们确保其真实性,如有虚假,友邦承担法律责任,并双倍作出赔偿。服务热线:0595-22862666,18159262666。 友邦的优势
1、友邦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服务网络,选择 友邦总有一家友邦在您身边,方便您以后的发展; 2、强大的商贸服务中心,供求配对平台; 3、帮助域名注册,做国际网站; 4、为中小企业建立服务平台、物流中心、资讯中心; 5、强大的财税团队,提供理财方案; 6、“五品”优势:品牌、品貌、品格、品质、品位。 |